字体
关灯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

第46章 惺惺相惜(2/3)

自己建立原料基地在当前的环境下是不现实的。农村土地是农户分散承包,缺乏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的条件。还有,自己建立原料基地其成本之巨、风险之大是现阶段的公司所远远无法承受的。

他试图和地方政府协作,由地方政府引导农户种植农产品,建立起符合他想象的原料基地。但让他失望的是,所接触的地方官员多盯着任期内的政绩,缺乏长远眼光,根本不能成为他的战略合作伙伴。这成为他的心头之恼,一直无解。

在省城请龚方和一干人吃饭时,闻同示意杜子坤向万有芳介绍杳踪镇的特产,并发出考察邀请。万有芳猜出了闻同的意图,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,欣然接住橄榄枝。

一个乡镇长,不辞辛劳跑省城帮农民推销西瓜,这引起了万有芳的好奇心。后来四海有芳包销杳踪镇的西瓜,让万有芳对这位年纪轻轻的镇长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。

闻同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很出乎万有芳的意料,更让他意外的是闻同毫不犹豫地婉拒了常总的大红包。这完全不是他印象中该有的,对他冲击不小。常总给的红包只是“感谢费”而已,是事后表达感激之情,用意是真诚的,说不上是“行贿”。

万有芳曾经也算是官场中人,这些年又在生意场打滚,深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,就得有靠得住的人脉资源。在省城他也结识了一些人,其中就有能量很强的人,但年龄都不小。闻同如此年轻,高学历,能力看着很不错,操守也不错,又有良好的背景,他十分有兴趣深交。

为此他没有急着赴闻同的邀请,带人到杳踪镇考察,而是耐下心来调动起一切资源,先对闻同本人进行全面的“考察”。他小舅子魏永合在边湖市委组织部当干部一科副科长,是八方交通、消息灵便的人物,巧巧的闻同被选调到杳踪镇任职还是由他经办考察的。

魏永合接到姐夫的任务后,认真地对闻同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,很下了一番工夫。从他那里,万有芳得到了他想知道的几乎全部信息。

闻同出身外省农村,父亲早逝,家里有母亲、姐姐和弟弟。他十五岁时考入国立大学政经学院,师从著名教授孙以身,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孙教授的研究生。

研究生三年级时他到边湖市委政研室全勤实习,毕业后留政研室工作一年,后调入市政府任市长陈照东的秘书。就是在政研室期间,他得到了时任政研室主任龚方和的赏识。

孙老是学界泰斗,门生弟子遍天下,出色的学生数不胜数,一些更是取得重大成就。陈照东市长正是他的得意门生,和闻同是师兄弟关系。

学生时代的闻同就积极投身社会,写出了几篇很有份量的社会调查文章。在边湖市委市政府工作期间他更是如鱼得水,发表的几篇文章引起了不小的反响,是市委市政府出名的才子。

他近期在省委政研室机关刊物《云缈决策参要》发表的长篇文章《警惕粮价大涨,放慢改革步伐,做好过三年冬的准备》,在国内专业领域和地方政府高层间就引起很大的关注。万有芳反复研读了他的几篇文章,尤其是这篇,大为心折。

闻同下到基层后的一些事情,魏永合是从望水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史泽连口中探听到的。

在上有压力、下有阻力人地两生的困难境况下,闻同硬是凭借责任心和个人才能,稳稳地站住了脚跟,得到同事和县委主要领导的认可,在村民中赢得良好的口碑,这让万有芳暗自佩服。

尤其让万有芳叹服的是,在县委联合调查组进驻调查这样极端困难的情况下,闻同仍然没有走陈市长的上层路线,独力面对困境,最终顺利化解个人仕途上的第一场大风波。

叹服之余他又有些疑惑,闻同和陈市长关系到底如何?换作他人在那种情况下早向老领导求助了吧?

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   存书签 下一页